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西安市委党校李茜:文商旅体跨界融合 推动西安持续“出圈”

  • 发布时间:2024-03-25
  • 来源:西安日报
        今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贯彻“两个结合”,在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上攻坚发力,其中提到要“促进文商旅体融合”。此前,2022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化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从“深化”到“推进”再到“促进”,从“文旅”到“文商旅”再到“文商旅体”,既体现了对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以贯之,又是顺势而变的积极响应,是推动西安文旅发展从“高原”向“高峰”进发的重要布局。
        ——文商旅体融合能够满足大众消费多样化品质化新需求。
        2023年,各地文旅都铆足了劲儿,高潮迭起推出“绝活”,“卷”起了国内出游48.91亿人次、总花费4.91万亿元的繁荣景象。旅游消费需求变化也很突出:第一,更加注重精神享受,以“文博热”“演艺热”为代表,热门博物馆经常一票难求。第二,更加注重深度体验,从淄博烧烤、贵州“村BA”“村超”,到西安《山河诗长安》以及近期火爆的天水麻辣烫,“味蕾游”是起因,深度游是结果,旅游者更喜欢去古老的街巷、市井里弄去感受地道文化。在购物消费中,“盖章打卡”、品牌化的文创产品、非遗类手工制品和具有收藏价值的文化产品最受欢迎。
        西安具有满足多样化、品质化需求的基础,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兼具,曲江新区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增秦岭国家植物园、诗经里小镇、易俗社文化街区等9个国家3A级以上景区,大唐不夜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现在,随着西安奥体中心、国际足球中心等高规格体育场馆投入运营,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西安站等赛事都带来了极高的人气和口碑。旅游者可以在这座城市细细品味历史、感受现代文化,从而获得身心愉悦和满足。
        ——文商旅体融合能够实现聚合资源与业态的叠加效应。
        产业融合取决于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度,文商旅体之间具有客观融合的条件:第一,文是灵魂,旅是载体,商是媒介,体是纽带,且可以相互共生、互为基础。从物质载体来讲,文商旅体产业可以依托文物遗址、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商业建筑、体育场馆、景点景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用共建共享,因地制宜嵌入文商旅体经营内容,发挥物质载体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从精神载体来讲,文商旅体产业立足文化品牌、标识IP、商品设计产权、体育赛事级别和影响力等优势资源,从文创产品开发、体育精神展现、商业消费协同等方面不断延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带动供给和消费实现最大化的转化利用。第二,通过文商旅体融合使相关企业的业态边界逐渐淡化。从外部来讲,产业链会出现交叉拓展,可以推动企业间的业务联营,甚至会影响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从内部来讲,要实现融合就要丰富产业内涵,不断创新商业盈利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创新,带动企业自身流程再造、环境重塑,不断赋予主营业务新的意象和附加值,从而实现整体业态的品质升级。西安的城市IP独具特色,“西安年·最中国”和“千年古都 常来长安”等形成了品牌影响力,商业、体育、文化、旅游都可将其作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项目赋予新内涵。同时,通过《长恨歌》《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等品牌演艺,北院门、钟鼓楼、嘉会坊、永宁门等特色夜游板块,大唐西市、西影艺术中心等文创聚集区,实现资源重新配置,实现业态融合后的产业整体升级。
        ——文商旅体融合能够激发市场的关联性和要素的流动性。
        文商旅体各自自带产业黏合性,站在融合角度更加凸显市场关联性,经营场所、消费群体的重合性、互推性都较强,从总体来看,会形成“热点城市继续热,冷门城市不再冷”的效应,促进区域之间均衡发展。
        第一,渠道融合强化产品供给,文商旅体产业有各自的消费渠道、营销方式、宣介平台,在融合中可以交叉赋能。借助文化产业的渠道开发商品促进文创产品发展,借助旅游业推广手段营销文商产品扩大影响力,借助商务经营平台营销文旅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借助体育赛事的布局搭载文商旅产品产生辐射效应,以此形成更大市场空间和具有整体性的文商旅体消费平台。第二,要素互动带动服务升级,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要素进入文商旅体领域,补充和提升传统价值链条,推动资本、人才等核心要素交流互动,强化产业间支撑要素的配置,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和服务升级。西安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代表的沉浸式、数字化文旅新场景新业态已经形成规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也在进一步推动要素流动和市场成熟。
        今年,要促进文商旅体融合,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做好内涵价值阐释,促进文商旅体融合。
        第一,要始终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对“人”的分析阐释既要遵从客观规律,更要符合人性特色,在细分市场的规划上既要找到共性又要精细分类。文商旅体新场景的设计和推广,要能提供情绪价值,要具有社交属性,可以让参与的人更加沉浸其中。围绕“人”的项目,一定是有温度、有活力、有创意的,要让场景的包容性增强,兼顾不同客户群体,成为多样化社交体验区域。“人”同时还包括为文商旅体服务的群体,导游、服务员、营业员、场馆经营者、公共交通驾驶员等,他们是跟旅游者接触最紧密、最直接的群体,甚至影响到旅游体验和口碑,要给予高度重视和全方位激励培养。
        第二,用丰富多元的精神内涵来解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主体价值追求赋予城市的表征空间,可以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三个维度来分析。物理空间体现出原真性、日常性、传统性、开放性等特点,要尽可能展现建筑、街巷等原本承载的历史风貌,使其具有清晰的高辨识度。精神空间可以从本土性、文化象征、审美性、娱乐性、自我表达来展现,要准确地用艺术语言来传递意蕴,除了业态自身属性,借助“小而精”的演艺新空间、有品位的商品鉴赏活动,“阳台音乐会”“社区篮球赛”等形式呈现。社会空间可从知识传播、公共服务、经济增值等方面分解,要促使市场形成既跨界又无界的发展格局,各种大型活动、项目的开展凝聚人气惠民生,品牌活动的持续开展兴产业。西安的城市品牌特色已经很鲜明,需要继续向内挖掘,不仅要“大而全”更要“精而美”,结合目前已经初见成效的老城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商圈商业街区建设,潜移默化深化内涵传递,做好“点睛”起笔。
        ——创新文化叙事方式,促进文商旅体融合。
        当前,文旅市场不再是一句精美的广告语就可以吸引旅游者的时代,但旅游者被某个区域吸引一定是因为独特的传播内容,即使是再老牌的旅游城市,一旦有了新形象,就会吸引巨大流量,例如传统的冰雪旅游+宠爱游客,就有了“泼天富贵”;传统的中原文化游+主打听劝,就有了“留量”,这就是创新文化叙事的结果。第一,要活色生香、有意义,也要有意思、有价值,还要持续生长,进一步激活城市文化基因的价值生态,围绕非遗、节会、体育产品等植入开发休闲消费新场景,相互激荡发掘好玩、好看、好听、好懂、好感受、好传播、好留念的细节。
        第二,要巧妙自然,相对于毫无纰漏的完美展现,旅游者反倒会对有真实的叙事方式包容,容易共情,所以诀窍就在于从客观出发,适当演绎,不夸大粉饰,建立长期的文商旅体品牌融合传播网络体系。用好秦腔、西安鼓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马拉松、丝路国际电影节等品牌活动,以及博物馆之城、赛事名城、演艺之都培育基础,同时融合夜间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建立政策引导机制,促进文商旅体融合。
        第一,要加强文商旅体发展理论研究,着重探讨融合发展的系统性问题,要避免旧瓶装新酒的情况,让从业者、实干家发挥作用,结合市场需求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二,要强化公众参与,融合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收入,增强市场活力,公众是最具有话语权的。要灵活运用各种机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寻求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实施中注意吸收不同层面的反馈,适时调整,推动政策不断完善、精准有效。
        第三,要破除产业管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行政管理层面的有机协同,建立适合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框架,构建市场监管、扶持和激励机制等,规范文商旅体市场秩序,建立健全产业发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监测、处置机制,减少进入壁垒,保护从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工作上的合力。
[网络编辑: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