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中央党校朱国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 发布时间:2023-02-27
  • 来源:学习时报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重视人才培养是党百年奋斗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无论在多么严峻的形势中,还是在多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党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常抓不懈,一以贯之。新时代更需要人才、依靠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新任务,提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新要求。当前,我们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其重要。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坚持走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为主的道路,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作为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核心职能,高质量人才培养根本要依靠高质量教育。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过程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为人才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培养造就出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必须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着力抓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人才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坚持以技术技能和创业教育为重点,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为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坚持以专业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为重点,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各类专业人才发展夯实知识能力基础;坚持以知识技能更新和能力提升教育为重点,建设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为各类人才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形成全方位人才培养的格局。
  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进讲授式,重视启发式,鼓励运用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育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开发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我们要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尽情展示聪明才智,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
  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人才培养涉及党和国家事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发挥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好人才团结教育引导服务工作,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对编制、岗位和薪酬管理等体制问题提出改革举措,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加强人才管理法制建设,完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
  改革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聚焦专业人才,尤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急需的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等,改进培养支持方式,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在人才评价方面,根据人才不同类别,分别实行学术评价、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解决好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问题,提高人才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在人才流动方面,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提高人才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在人才激励方面,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在人才引进方面,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在投入保障方面,综合运用经济、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杠杆,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搭建支持人才成长发展的平台
  人才成长发展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说学校教育阶段主要是为一个人成才打基础,那么,一个人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特别是国家需要的“高精尖缺”人才,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继续培养、加强历练。新征程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还应重视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搭建支持人才成长发展的平台,为各类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环境是影响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重视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重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制定和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支持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特别是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
  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国家战略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必须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统筹和全面加强各方面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着力培养社会发展急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各方面战略人才等。
  调动各方面培养人才积极性,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机遇、创造条件。人才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依靠,需要在各项事业的专业工作实践中得到历练、增强本领、健康发展。各领域各部门各单位既是用人的主体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主体,要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把培养人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积极为人才提供更多锻炼、培养和深造的机会,开辟更多发展渠道,搭建更广阔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必要条件,提供有力保障。在新征程上,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为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网络编辑:刘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