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高度重视提高政治能力,是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得出的重要历史经验。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才能看清本质,只有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才能抓住根本。
正确看待党的历史是个重大政治问题
恩格斯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正确对待自身的历史,是一个政党安身立命之基。历史虚无主义的滋生,各种思想混乱的泛起,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不能正确客观看待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个历史时期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这就从指导原则、基本要求、重点内容、实现路径等方面,为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党史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必须从政治上看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说到底首要解决吃饭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一切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看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于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粮食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生态文明建设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在对待自然问题上,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类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会“进行报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想一想,在现有基础上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增加一倍,产能继续过剩,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环境?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生态环境既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四个自信”之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文化是意识形态的根底和前提,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是存在于各种文化现象中的本质,并通过各种文化现象具体地表现出来。古往今来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但思想演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必须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既急不得,也等不得,要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推动解决,不断取得成效。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取得更为实质性的进展。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从根本上讲“都与政治建设软弱乏力、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有关”“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
政治问题就要从政治上来解决。政治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在治党实践中,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方面建设,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引领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充分证明,重视政治建设扭住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根”和“魂”,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毛泽东指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讲政治任何时候都是党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样样是政治,样样离不开政治。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各种复杂的政治关系,始终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不断提高政治能力,炼就一双政治慧眼,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是实现党在新时代肩负伟大历史使命提出的紧要课题,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